针对农村党风廉政教育中遇到的受训人员难集中、费用高、课题大、效果差的问题,宣化县纪委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党风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变“大课堂”为“小教室”,使1000多名农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教育(其中乡镇领导干部128人,站所负责人215人,村级干部7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明确定位,解决“讲什么”的问题,增强培训针对性。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是搞好廉政培训的前提。为了搞好这次培训,提高培训效果,该县纪委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带领相关室的同志,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调研。一是超前谋划选好点。去群众反映问题最多的地方调研,去群众反映问题最集中的地方调研,去基层工作最薄弱的地方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4个乡镇,12个基层站所,23个行政村同60多名乡镇和基层站所领导,115名村级干部座谈,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挖掘深层次根源;二是机动灵活选好法。调研组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通过点题询问,随便闲聊,查票查帐,寻访当事人,召开小型座谈会、专题汇报会等形式“刨根问底”;三是仔细研究选好题。对调研的结果,调研组认真梳理汇总,仔细分析,查找结症,探求医治办法,从而确定了抓好“三农”,管好“三资”,消除“三访”和勤廉敬业授课主题。
二、加强培训教材编写,科学谋划,解决“怎么讲”的问题,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
编好教材,按需授课,是搞好廉政培训的基础。为了写好讲稿备好课,调研组把全县乡镇从地理特征上分为河川区、丘陵区、老山区,从经济实力上分为富裕区、贫困区和半贫困区,备课必须针对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以及受课者的知识基础来组织材料,准备三套方案。组织材料的基本原则是:1、举例以本乡镇为主,用熟人熟事的得失教训来诠释理论,阐述道理,讲解法规,增强授课的吸引力;2、语言以地域方言为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法规中难以理解的词汇和难懂的道理,增强授课的感染力;3、课长由受课者的耐受力来定,可长可短,以受课者不厌不烦为准,一个课时最长不能超过三个小时。最终以达到听得懂、记得住、有启发、用得上为目的。
三、加强培训对象的组织管理,落实责任,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是搞好廉政培训的保证。为了组织好这次培训,在组织工作上做到三点:1、培训之前做好详细安排,以县纪委名义专门发了通知,明确了培训时间、培训对象、纪律要求,强调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乡镇纪委书记为具体责任人,把干部廉政培训工作摆到了突出位置。2、培训时签好到,受训人员按指示牌对号入座,加强了对受训人员的现场监控;3、培训后分组讨论,促进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授课人员参加分组讨论,现场答疑解惑,倾听对授课的意见和建议,以利进一步改进。
这次培训,以乡镇为单位,共授课13场,每一场培训都紧密联系本乡镇实际,特色鲜明,语言生动有趣,讲课人有劲头,听课人有兴趣,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一是受训干部受到了教育和启发,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干部学习、运用“三农”政策指导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坚定了农村干部管好、用好农村“三资”,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干部的“三访”意识;四是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